去森林里临摹秋天的形状

2021-09-21来源:银杏天鹅湖

中秋来临,疲于应对工作和生活的人们,便又有了一个契机在湖边短暂相聚。共乘火车、巡游自然、手作艺术、喂养动物、游船骑行,人群可以在这片城市之外的野林秘境,做一些脱离日常轨迹的新鲜趣事,让情感在愉悦的氛围里重归亲密。



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都能在此找到理想的生活方式。孩子们埋在海洋球里肆意欢笑,青年人骑乘自行车畅游森林,老年人在风琴码头飨味创意中餐,人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,共同生长。



园区在试运营期间持续改进与完善,湖边增设多处鸟巢打卡装置和延伸至湖面的风车观景长廊,人们可以在此处惬意地观赏湖景,以影像留下到访的痕迹。



秋风与暖阳交融,消解了秋老虎残留的丝丝余热,空气中弥漫着令人舒适的清爽,正是适合阖家秋游的好时光。在月亮升起前,携亲邀友带宠来自然里探访秋天吧,银杏森林的金黄已飞染枝头,参差丛生的百日菊依旧斑斓,坐在草地上的帐篷里吹吹风,望着湛蓝的湖边发发呆,是在脑袋里转一圈都觉得美好的事情呀。



中秋结束之后,秋分紧随而至,富有秋之韵的植物正迎风伸展,张扬着它们浓郁饱满的生命力。在秋分来临的第一个周末,我们期待和小朋友们相约森林,以回归自然的方式,捡拾或采摘深浅交叠的黄色叶子、触摸植物或粗或细的生命经脉、细察树荫下一朵小花的结构组成,用寓学于趣的手作体验,引导孩子们尝试自我探索,以石膏浮雕的艺术形式记录下植物的生命形态,开启一场从「认知」到「实践」的美学创作之旅。





植物美学工作坊

Plant Aesthetics Workshop


这是一次家长与孩子共同探索与成长的过程。去森林里认树、采花、手作一份与植物相关的艺术浮雕......100个孩子有100种探寻自然的方式,而自然将以其丰盛、包容、以及生命间相互碰撞迸发的无限灵感回馈给孩子们第101种可能。


我们可以从采-拓-调-游-脱五个动作中定位活动流程的关键节点,从具体动作延展到实际活动内容,让整体节奏清晰明了,有迹可循。




适合拓印的花茎叶


并非所有植物都适合用于制作石膏浮雕,茎叶分明、纹理清晰的植物是印模的首选。美育老师会在采撷过程中引导孩子们辨认植物,取舍有度地按需进行选择,家长也可以从旁协助,适时地以自然教育的方式,让孩子留心围绕在身边的植物生命,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。




植物的形状与纹理


孩子们把从自然里采撷或捡拾而来的植物,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摊平的黏土上构建出喜欢的组合方式,不设限的创作体验会带给孩子更多的艺术灵感。遵从孩子的创作初心,“漂亮”有时候远不如孩子的“想象”来的重要。


用双手逐一定格植物的轮廓和局部的细枝末节,随后用镊子将其小心剥离,植物的形状和纹理便清晰的印于黏土之上。




粘稠适中的石膏体


称量精确的配比,兑水调和出液体石膏,浇筑在拓印于黏土之上的植物肌理里,是制作植物浮雕的最后步骤,也是颇受小朋友们欢迎的“和泥”体验。


与简单和泥的不同之处是,此步骤需严格按照老师提供的水粉配比,掌握好速度和时间,快速搅拌方能调配成功。这一过程会让孩子明白应以严谨的态度面对学习,在体验中培养孩子认真专注的能力。




秋意弥漫的大自然


在石膏浮雕定型过程中,孩子们将登上复古小火车踏上环湖之旅。斑斓秋景在车窗外交替变换,一树树黄绿交叠的叶子迎风招摇,森林掩映下,黑天鹅在湖面自在地媳水悠游。


可以在中央车站的湖畔草地上听风远眺,看天鹅和白鹭在不远处自成野趣;在柏鹿牧场,小朋友们也可以亲近梅花鹿,通过投喂的方式与它们近距离接触,手持食料静等小鹿前来,请勿大声呼叫小鹿,动物不通人语,用眼神传递的善意它们都会收到。




黏土定格植物纹理


环湖小火车抵达终点银杏林站后,石膏浮雕已然定型完成。小朋友们怀揣着期待的心情和家长共同见证这一神奇的脱模时刻,植物的形状和纹理随着黏土的剥离一一显现,孩子们溢于言表的喜悦会表达他们充满成就和自豪感的心情。



合影留念后便可自行安排余下行程,就近至安藤忠雄风的银杏咖啡馆享用下午茶;或拜访羊驼一家后骑乘自行车漫游自然,深入体验意犹未尽的环湖之旅,尽情畅玩后携作品愉快返程。